提升免疫力的關鍵:從提高體溫與飲食習慣開始

與好友分享:

在現代醫學與營養學的觀點中,免疫力不再只是抵抗病毒的能力,更是身體整體機能的綜合表現。你知道嗎?體溫與飲食習慣,其實是影響免疫力最直接的兩大因素。

體溫每下降1℃,免疫力可能降低30%

根據《曼哈頓名醫的萬能健康法》與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的研究指出,體溫每下降1℃,免疫力可能下降30%;而上升1℃,則可能提升500%~600%。這不只是數字,而是身體代謝與免疫細胞活性的真實反應。

當手腳冰冷、血液循環不佳時,身體容易進入虛寒狀態,病毒與病菌也更容易趁虛而入。這也是為什麼長輩、慢性病患者、術後恢復者特別容易感冒或感染的原因之一。

其實我們的阿嬤早就知道這個秘密了,發現我們手腳冰冷就很容易發燒、流鼻涕或感冒,要我們吃暖、穿暖、喝薑茶、泡熱水澡,讓我們身體迅速暖起來。

所以體溫低,代表身體機能不太靈光中! 也就是免疫力處於低下的時候。

吃什麼能立即暖身?

有些人認為只要吃熱的食物就能讓身體暖起來,但事實上,食物選擇非常重要。例如來個薑母鴨、麻辣鍋來祛寒、暖胃,吃得當下很享受,但可能引發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胃食道逆流、心臟病、腎臟病、失眠、便祕等等急性發作,所以必須特別謹慎,淺嚐即止。

舉一個例子,您一定能懂, 高麗人蔘,算是最名貴的藥材了,大多數慢性病人都不建議食用。

又例如許多大小朋友都習慣泡巧克力牛奶、或者熱奶茶、熱珍奶來取暖,一樣除了會造成肥胖,糖對健康的影響也是很嚴重,在這裡不是說不能吃,而是強調要節制,不能養成習慣與依賴。

吃暖 ≠ 吃辣,選對食物才是關鍵

許多人以為只要吃熱食就能暖身,但事實上,食物的性質比溫度更重要。像是薑母鴨、麻辣鍋雖然能讓身體短暫發熱,卻可能引發高血壓、胃食道逆流等問題,對免疫力反而造成負擔。

真正能提升免疫力的飲食,應該是:

  • 溫和不刺激
  • 容易消化吸收
  • 富含天然營養素
  • 不造成腸胃負擔

這也是益粥多年來堅持的理念——用陶鍋慢熬的養生粥,結合有機蔬果、苦茶油與紅藜麥、多種菇蕈類等高營養食材,打造出適合長輩、病中、術後、虛寒體質者的日常補養選擇。

均衡營養比特殊營養品更重要

許多人在照顧自己或家人時,會選擇補充營養品或藥品,來提升免疫力與維持健康,這樣的用心值得肯定。但我想提醒您,真正影響健康的關鍵在於日常飲食。根據營養學與臨床經驗,90%的營養應來自每日均衡飲食,而營養品與補品僅能作為輔助,屬於「錦上添花」,卻無法「雪中送炭」。

您可以觀察各領域的名醫與營養師,他們無一不強調:均衡、清淡、易吸收的日常飲食,才是維持免疫力與健康的根本之道。請看當代兩大名醫的精采探討: 營養功能名醫:劉博仁不藏私的抗老秘密|【初日會客室】劉博仁

不能進補的人更需要均衡營養

當身體虛弱或免疫力下降時,許多人會直覺地選擇進補,希望快速恢復元氣。然而,對某些族群來說,進補反而可能造成負擔——尤其是年長者、腸胃功能較弱者,以及慢性病患者

這些族群在補充營養時,更應選擇溫和、易吸收、營養均衡的食物,而非高油高鹽的藥膳或高熱量補品。中醫也強調「虛不受補」,若體質未調和,貿然進補可能導致上火、腹瀉或其他不適。

對於長輩而言,能輕鬆吃下一碗營養豐富、溫潤順口的粥品,遠比勉強進補來得實際與安全。益粥的清淡陶鍋粥,正是為這類族群設計——不僅不刺激腸胃,還能有效補充每日所需的能量與營養,幫助身體穩定恢復、提升免疫力。

延伸閱讀: 清淡飲食吃對了嗎? 許多人以為健康,但可能走進了誤區!

如果問我免疫力下降吃什麼?

如果有手腳冰冷的狀況,就來碗熱湯或熱粥吧,熱湯首推安全補氣的安迪湯、讓身體發熱的生薑紅茶、黑糖薑茶。 熱粥當然就是清淡無負擔又均衡營養的益粥了! 這幾年極力推廣早餐吃益粥、吃完益粥暖呼呼出門,得到許多正面回饋呢!

讓身體暖起來,是提升免疫力最有效的方法。

參考中醫養生簡單提高免疫力

看看胡乃文醫師怎麼說: 百病起於寒,趕走寒氣提高免疫力! ((很推薦,一定要看))

結語:免疫力不是靠補品,而是靠日常習慣

益粥相信,90%的營養來自日常飲食,補品只是錦上添花。如果你或家人有手腳冰冷、容易感冒、免疫力低下的情況,不妨從今天開始,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,讓身體暖起來、免疫力自然升起來。

每天一碗益粥,讓健康從「暖」開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
購物車
返回頂端